新闻资讯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有关情况(下)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1101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08:15:08
雪安银:请继续提问。
中国文化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开幕演出《赳赳大秦》的特色和亮点,未来该剧将为陕西文旅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庞博:首先感谢大家对赳赳大秦的关注与支持,也感谢省文旅厅将《赳赳大秦》确定为本次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作为省属国有文化企业,陕文投依托陕西这片文化沃土,一直在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从创意策划到投资建设排练,《赳赳大秦》这部演出历时六年打磨,陕文投和创作团队用老秦人的“拧劲儿”,以不达极致不罢休的劲头,就是要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对于这台演出的策划背景和特色亮点,我想从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赳赳大秦》从策划之初,就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强秦文化品牌,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特别是唐文化已经做得很充分,在全国的标识性、影响力非常强。但是“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对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产生了开创性、奠基性的影响。但是在今天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应该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秦文化主题文旅精品还比较欠缺。我们选择室内大型实景演出的方式,就是想通过文化内容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把历史变成有温度、可触摸的产品,把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秦人的奋斗精神与天下胸怀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给今天的人们,这是陕文投做秦文化演出的根本出发点,更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凝聚精神力量。
其次,《赳赳大秦》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努力塑造全国文旅演出的新模式。《赳赳大秦》采用了剧目先行、功能主导的建设模式,为演出定制的剧院不仅实现了内容与载体的完美融合,并创下了多个国内乃至全球之最。《赳赳大秦》演出剧场长220米、宽60米,是全国目前技术含量最高、舞台机械最复杂的剧院、是全球首个贯穿行进式剧院,拥有全球最长、最快、最重的轨道式行进观众席以及全球最大的剧院舞台。在3.2万平方米的剧场内,我们颠覆式地将歌剧、舞剧、音乐剧、话剧进行创新融汇,在六幕变幻空间内,水、雷电、风、雾特效轮番上演,观众可在超大室内空间享受历史与艺术融合带来的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最后,国际一流团队共同倾力打造了这一精品项目。陕文投用开放的眼光在全国全世界寻找合作方,《赳赳大秦》的总导演是被誉为“舞坛双子星”的周莉亚、韩真。国际舞美大师,也是索契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设计乔治西平操刀整体舞美设计。托尼奖最佳灯光唐纳德,国内优秀编剧孙恒海、李洵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国际国内融合的顶尖团队。同时包括著名秦汉史专家李开元老师、著名编剧芦苇老师等作为文学顾问和编剧顾问的加盟,也为《赳赳大秦》在内容创作上保驾护航。我们以睡虎地云梦秦简出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家书为创作原点,通过黑夫这个小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视角,既展现了秦人驰而不息、奋斗不止的“拧劲儿”,矢志改革、不避艰险的韧劲儿和万世太平的胸怀,也生动再现了大的历史潮流中每个小人物的奋斗与价值,这也是能够获得广大观众认可与共情的重要原因。正是有了陕文投集团6年的坚守和这支顶级团队的精心打磨,才共同成就了《赳赳大秦》这部文化精品。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赳赳大秦》接待了超过2万名观众,综合收入超过500万元,获得了大家的普遍好评,成为国庆节假期陕西文旅市场的又一亮点。立足西安城市新地标、陕西文化新名片和中国文旅新标杆的定位,《赳赳大秦》会持续增加演出供给,预计年接待游客将突破100万人,不仅将对周边区域的产业和环境带来显著的带动作用,还将持续激发大西安文旅消费潜力,极大丰富陕西文化旅游供给,相信未来将成为陕西文化旅游市场的一张新名片。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对周边区域对西安这座城市和陕西的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产生更大的影响,也欢迎未来有更多的游客朋友走进赳赳大秦。
雪安银: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本届艺术节新增的丝路微短剧板块有关情况。
韩棚格:今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增加丝路微短剧板块,是基于微短剧快速发展的态势,是基于管理者、生产者创作优秀作品的需要,是基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广电局精准发力微短剧生产,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
一是加强内容引导。我们采取召开宣传例会、主动设计主题、细化内容审核、定期评优推优和进行奖励扶持等方式,引导创作者们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中寻找素材和创作灵感,利用“微短剧+”模式,让大流量呈现正能量,在“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内容目标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二是注重产业发展。围绕微短剧产业链条,在选题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审核播出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同时利用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资源带动作用,在人才吸引、规模扩展和产值扩大等产业指标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三是彰显陕西形象。据统计,陕西的微短剧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国微短剧质量百强承制榜中陕西企业位居首位;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活动中,前三季度,陕西四部作品被总局推荐全网播出,位居全国前列;西安被业界誉为“微短剧之都”。毫不夸张地说,陕西微短剧在彰显陕西形象、讲好陕西故事、赋能陕西文旅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本届艺术节新增的“丝路微短剧板块”是一项创新举措,其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融合,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展现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丝路沿线地区的特色文化。二是产业促进,通过项目发布和企业洽谈签约,促进微短剧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是创意激发,通过展播、展映和路演活动,激发行业内外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影视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四是文化交流,借助“丝路”这一文化符号,弘扬丝路文化精神,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通过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传递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力求让大屏、小屏都有好内容,横屏、竖屏都呈现高质量。
雪安银: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有许多关注和想了解的问题,会后可以继续保持沟通,我们很愿意为各位媒体朋友提供更多关于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情况。最后,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